道路旁,一望无际的绿浪随风起伏;果园内,苹果、桃子、山楂等果树上硕果累累,目及之处,绿满小镇……走进蒙阴县垛庄镇,一幅幅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。
在蒙阴县聚利果品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,技术指导员王铭磊从树上摘下一个苹果,拿到自来水里洗两下,塞进嘴里“嘎嘣嘎嘣”嚼起来,“清脆甘甜,是熟悉的儿时味儿!”
聚利果品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位于垛庄镇孙家峪子村,有2500亩桃树、1000余亩苹果,全部使用自有有机肥,抽取水源地云蒙湖水进行滴灌灌溉,自动水肥一体,使用粘虫板、太阳能诱杀虫灯等物理灭虫方法,禁用化肥、农药等农用化学品,果品二维码可追溯,第三方农药残留检测报告,果品安全,肉质爽脆,风味香甜,是地地道道的有机果蔬。“县科协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,无论是为我们联系中国农科院的专家提供技术指导,还是帮助我们进行果蔬认养活动,只要我们提出需求,科协的领导就能为我们解决难题。”王铭磊告诉记者,在基地,他们还和县科协联手成立田间课堂,让村民通过田间课堂学习种植技术,还能接受专家在线培训,并邀请农业专家、农村致富能手、农村科普带头人等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,致力于让农民成为“有文化、懂技术、会经营”的新型农民。
“种植、管理水平的提高,关系着果农的实际收益。”垛庄镇科协主席公茂周介绍,为了提高广大群众将现代农业管理技术运用到实际生产的能力,县科协在多处现代农业项目设置科普基地,联手企业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。蒙阴县桂花协会、强彭果品种植专业合作社都是蒙阴科普基地之一,在县科协的帮扶下,完善园区科普设施,加快科普基地建设,在农村普及推广新技术、新品种、新成果,面向广大农民和社会大众开展各类科普活动,搭建新技术交流联系平台,重点联系,重点服务,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、对接、帮扶等,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村群众科技兴农、科技致富的积极性,较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技术进步。科普示范基地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、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、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增加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,大大增强了科协系统农村科普工作的公共服务能力。
桂花科普长廊
科协领导现场指导
来源:琅琊新闻网 编辑:王婷婷